家里药箱的构建和整理

2175次点击

             

非处方药应当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对于家有娃和老人的家庭来说,更是如此,合适的药品完全可以用来应对不时之需,

但是,如何构建自家的小药箱呢?一个现状实际上是,由于大多数人缺少必要知识,往往不明药箱之就里,很多时候,一旦出现了应急需求,反而手忙脚乱,怎么也找不到对症药物。所以,这篇文章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构建家庭小药箱的知识,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是家庭小药房的选药原则问题第一,根据家庭人员的构成选药。

有小婴孩的家庭应配备儿童专用药物,如退烧用的美林/泰诺林、控制感冒症状的艾畅,等等。从医学常识来说,儿童药物并非成人用药减量而成,特殊人群有特殊用药,不可混用,避免造成医疗事故。

第二,选择疗效稳定、用法简单的药物。

泰诺、白加黑之类的口服药物控制感冒症状效果很好,而一些中成药就不太理想,如果对症状有强烈控制的需求,应当选前者。

第三,选择常见情况的用药,尤其关注需外伤用药。

比如要配一些针对感冒、发烧、外伤、止血之类的药物,以上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属于相对常见,且用药后可以快速环节症状,为进一步处理留出空档。但是个人并不推荐备用急诊用药,比如速效救心丸之类,因为普通家庭根本没有足够能力对绝大部分急诊情况进行判断??除非病史明确,擅自用药可能延误病情。

第四,根据健康状况备药。

这其实是针对老年人或者老病号的,非常好理解,糖尿病要备有一定余量的控糖药物,以免发生无药可用的尴尬情况。

第五,选择易于保存的药物。

一般来说,水溶剂的保存要比口服药复杂,且更容易发生变性继而导致药效不佳。在效果差不多的前提下,选择口服药物进行配备。

第六,根据时令选择药物。

举个例子,夏天可备用十滴水、麝香之类的i消暑药物;而秋冬季节,天气转化坏,可多备些感冒药。

其次,我们来谈一下家庭小药房的储存原则第一,少而精。

同一类药品的数量不要太多,完全没有必要同时配备泰诺/百服宁/白加黑之类的药物,此类药物效果和机制都差不多,多配一则浪费,二则可能造成过度用药。

第二,分类管理。

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成人药和小孩药分开存放,避免误用和混用;也可以按系统用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抗过敏)归类放置,必要时用标签明示;此外,味道异常的药(伤筋膏之类的)和无异味药物也最好能够分开存放。最后,慢性病患者需要的处方药也不要和非处方药混放,应独立放置。

第三,科学放置。

特指不要更换原来的药物包装。我曾见过把铝箔装药物一粒粒按出来放到药瓶里面去的患者,其实这样并不利于保存,反而可能导致药物失效;另外,还比如,酒精不应暴晒或放置在开放环境中;多种药物或者多批次药物不可无包装混装等等。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药品请尽量高置,以免小孩误服,切记。

第四,定期检查有效期。

这个没啥好多说的,建议-个月内一定要清理一次小药箱,去除过期药品,补充不足的药品。过期药品请交至小区周边药店,不要随意丢弃,特别注意不可卖买给收购药盒的小贩。

一定要做到定期检查,不要服用过期或形状、颜色发生变化的药物。切记,过期药物不是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后者也许还能吃(只是过了最佳赏味期),前者则是效果不佳,甚至可能会分解产生有毒成分。

第五,买一个好的药箱。

不要选用金属和木质药箱,尽量使用硬质塑料材料,不要以为塑料廉价,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塑料性质稳定,相比其他材料具有有一定防潮和耐热作用,这是药物存放的必要环境考量因素;除此以外,应当选用性质稳定的防潮剂。

再次,体会一下是用药原则第一,不可随意用药,要关注药品适应症。

我们知道,症状往往是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随便用药的一个重要后果并非发生不良反应,而是掩盖症状,造成就医时诊断困难,甚至引起误诊。所以在明确诊断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用药。诸如镇痛类、解痉剂(用于腹痛)、导泻剂之类的药物,都属于此种药物。

第二,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彼此就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有些情况下,一种药物可使另一种药物的药效降低/强化或引起不良反应,所以需要认真研读说明书,避免出现问题。比如,双歧杆菌(妈咪爱)就不适合和思密达(止泻剂)一起使用(这种情况很常见)。

第三,注意服药方法。

服药除了要注意时间、次数外,还有必要关注用药方法。绝大多数药物是需要吞服的,但是少数药物完全不同,比如酵母片和铝碳酸镁片(达喜)就应该嚼碎服用。又比如硝酸甘油片应当舌下含服,这样就可以减少消化道的破坏而保证药效。

第四,掌握药物剂量。

用药一定要按剂量来,超量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比如老年人和小孩不注意退烧药物的剂量,可因出汗过多而使体温骤降,引起虚脱。

最后,给一波福利,以下列出一些建议配备的药物和简单器械/用品共参考。所列均为非处方产品、操作简便且常用。诸如抗生素之类不作推荐

器械/用品:水银温度计(口表/肛表)、血压仪(推荐电子的)、一次性镊子(医用)、一次性手套、胶布、纱布、棉球、创可贴。

消毒/清创类:紫药水/红药水、医用酒精(%)或碘酒(推荐后者)、双氧水(注意勤更换)、云南白药(止血)、明胶海绵(止血)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散利痛、泰诺林【小儿】)、布洛芬(芬必得、美林【小儿】)、消炎痛(吲哚美辛,主要有栓剂,适合小孩用)。

外用止痛药:风湿膏、辣椒创可贴、红花油、白虎油(以上小儿/孕妇均需慎用)。

感冒药:新帕尔克、新康泰克、白加黑、双黄连口服液、小柴胡颗粒【小儿】、艾畅【小儿】。

止咳化痰药:蛇胆川贝口服液、复方甘草片、急支糖浆(强烈推荐,效果很好)、京都念慈庵(随便喝喝)、沐舒坦【中老年】、易坦静【小儿】。

胃肠解痉药:消旋山莨菪碱片(腹痛严重推荐就诊)。

胃药:吗丁啉(同时可用于某些情况下地呕吐,但是若存在呕吐,推荐就诊)、达喜、信法丁(以上有病史者服用,否则请就诊)。

促消化药:多酶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小儿】、健胃消食片【小儿】。

通便药:果导片、大黄苏打片、开塞露【小儿】、番泻叶【老年】、培菲康/妈咪爱【小儿】。

止泻药:易蒙停、思密达【小儿】(严重腹泻请务必肠道科就诊)。

清火安神药:牛黄解毒片、安神胶囊。

抗过敏药:扑尔敏、苯海拉明片/口服液(注意保质期)。

避孕药:有需要备用,推荐紧急避孕药(毓婷)。常规避孕药不推荐,不如男方用t吧。

外用药:达克宁(外用抗真菌药)、金霉素软膏(小儿红屁股可用)、西瓜霜喷剂(口腔溃疡)

最最后一个原则:生病请及时就诊,没有医学基础的同学,不要指望读说明书就能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