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2017年吃在香港

2351次点击

             

旅行的意义 年吃在香港

旅行的意义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旅行呢?为什么长假有些人选择在家中发霉,有些人跟随旅行团扎堆,而我喜欢自己规划人烟稀少的线路,自己查询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并真实的体味当地的人情世故呢?当旅行结束,美丽的风光固然让人心驰神往,但是一路接触到的,认识到的,了解到的当地的真挚的、纯朴的人、事、物以及美食才是最让我留恋和能长久回味的。 

旅行是什么?在人潮汹涌的都市,我们被钢筋水泥包围,处处小心、句句谨慎、生怕哪件事情、哪个词语冲撞了谁从而对自己的前程有影响。而旅行中我们彻底放松,一路享受阳光风雨,一路和最真实的人就最真实的问题作最真实的探讨,吐出胸中的淤积,呼吸入清新的空气和当地的独特风味。

 

“吐啊吐啊就习惯了”

小时候的我非常厌恶出门,主要原因是晕车。清明扫墓基本上一上车我就会吐。记得年我随父亲去三峡旅游,从家里出门分钟就把中午吃的饺子吐光了,做运飞机飞赴重庆的路上也一直在捧着呕吐袋,旅游渣滓洞白公馆我只能在父亲的腿上休息。但是也正是这次旅行让我渐渐适应了坐车,慢慢的我开始不晕车了。所以对于星爷说的“吐啊吐啊就习惯了”这句话我是万分同意的。

 

自助游

我现在最可惜的事情之一就是大学时没有利用假期的时间去旅行。只是在大四的时候去宿舍老四重庆荣昌的家里住了几天,那次旅行是现在流行的自助游,一路的风土人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同学家的沟壑、红烧肉以及橘子酒都是我记忆中无法磨灭的亮点。印象中在这之后我几乎就没有跟团出行过。甘南、成都、九寨、普吉pp、柬埔寨、澳大利亚。我的心随着足迹开始越来越充实。

 

美食

说的那么高大上,其实旅行对我而言最大的诱惑是美食。记得那年和LD去成都游玩的时候,专门搜了成都苍蝇馆子大全,专程奔赴明婷等苍蝇馆子品尝风味。我个人最喜欢在当地人聚集的馆子内驻足,一方面避开团队旅行餐的程式化,一方面能感受当地生活面貌。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速的中国,很多城市千城一面,但是在当地美食小馆中,你还是能触摸到这个城市的本质。在这次旅行之前我专门购买了欧阳应霁的《香港味道》,这本书在我书柜里躺了n年了,终于有机会好好看一看了。可惜的是看了一半我就出发了,但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美食之于本地从小到大品尝的人和旅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区别在于时间和空间的累计,《香港味道》中列举了很多人对于美食的记忆,大多都是从小的记忆,有时候就必须是那个街角的那个店里的才是记忆中的味道,而这一点旅客是很难有共鸣的。

 

 

想想也正常,美食就像文学作品一样,一千个人读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解读。

 

做功课

我觉得旅行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功课了,因为有时候到了地方反而觉得没有那么好。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去柬埔寨之前做的功课了,在那次我邂逅了蒋勋老师和他的作品,到现在我已经听完一遍他几乎所有的讲课录音了。

 

香港

关于香港,我自己还是比较有感情的,因为从小就是看着港片长大的,还一直很喜欢香港的电影年蜜月的时候过境香港,这次是第二次造访。我觉得我对香港的感觉已经从小时候的仰视到了现在的平视了,随着大陆经济的腾飞,香港已经渐渐失去了光环,但是我觉得香港还是有独特的风情的(建筑、人文、潮流以及方言等),这一点是现在很多大陆城市都正在失去的。当然美食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里推荐一个香港亲测有用的APP,尤其是搜索美食很方便,有点类似国内的大众点评,搜索完之后可以直接链接到google地图导航。app叫 梦想旅行

 

这次旅行

说了那么多还是说回这次旅行吧。因为有了孩子,旅行已经成为了三个人的事情。旅行的中心也放到了孩子身上。我喜欢的人文历史方面只能等孩子大一点吧。这次旅行我不想用流水账式的攻略形式,想换一种主题形式的记录,不知道效果怎样。

虽然做了不少功课,但是还是受时间的限制,不能一一品尝,尤其在我计算错误少算了一天行程的情况下,很多专门要去吃的馆子都没去成,只能下次再去弥补吧。

这次香港住宿我们全程住在油麻地鸦打街的红茶馆连锁酒店,这里的地理位置极佳,地铁出口分钟就到了,而且毗邻庙街,夜市非常火,推荐给吃货们。如果是两个人不计较豪华的话元左右就能住一晚。

庙街印象。

庙街(Temple Street)位于香港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同时也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夜市。很多电影都曾以该条街道取景。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

清朝时期,庙街的中段建有一座天后庙,即油麻地天后庙,庙街因而得名。

庙街早于年的九龙地图上已有纪录。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由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榕树头”),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英文为 PUBLIC SQUARE 以前曾译为“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

每日的傍晚时份开始,庙街路边的摊档便会开始营业。那些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甚至廉价电子产品都有。而在天后庙附近亦有不少算命和睇相的摊档,更会有粤剧表演。早年又有一些武师在此表演卖艺及卖药。

除此之外,庙街也有很多售卖特色小食的摊档,例如海鲜、煲仔饭及各类面食等等。价钱不贵之馀,水准也相当不错,亦深受当地居民甚至外地游客的欢迎。

庙街不算长,不过假日时人挤人的,也够你走上好一阵。走累了,不妨进一家甜品店,喝上一碗绿豆沙,驱一驱暑气。在庙街的尽头,有数家大排档,可以坐下来吃海鲜,也可以尝尝印度风味,或者干脆站在路边,嚼上几串牛丸、鱼蛋什么的。

庙街亦开设有一些麻雀馆,部分已有数十年历史,甚有传统文化特色,光顾多属老一辈人士。

天后庙坐落于油麻地的榕树头,把一条庙街生生地一分为二。靠着庙的南墙,比较寂静,一溜儿都是看相、算命的摊子。摊主们一个个摆出一副半仙的模样,还真有人坐下来问前程,也有青年男女来问姻缘。倘若来得早,你不妨向东边走走,那儿有一帮粤曲迷,又弹又唱,为你奉上一首首原汁原味的粤曲。

庙街符合我感受香港本地人生活的原则,尤其是老一辈人的生活在这里是能感受得到的。

香港蛮多的影像产品店,天朝的视频软件在这里都无法播放,因为版权原因。

我们好几天的水果都在庙街夜市解决

晚上灯红酒绿的小街

社区虽然不大,但是健身场所比比皆是,比我大西安要方便得多。

楼下的美食

我们住的红茶馆楼下隔壁就有一家晚上时时刻刻在排队的牛杂店

庙街牛什,有时候排队要排几十分钟

就是一间房而已

可能是帅哥的原因,美女排队得多

淋上各种酱,想起来我就流口水。

一满碗港币,这是吃到碗底才想起来拍的。基本上每天晚上我们都要来一份。


煲仔饭

我喜欢吃煲仔饭。我喜欢那种煲边酥脆,煲内软糯的米饭,我喜欢味道浓厚的香肠,所以app推荐的楼下的 兴记煲仔饭 怎么能错过?

制作的店面很小,晚上五点才开张

吃饭的地方在对面,已然是门庭若市

招牌 炸?丙 松脆

自家的调料必须淋上

打开盖子立刻被香肠浓郁的酒香醉倒

旁边还有一家排队长龙的四季煲仔饭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另一家极有名的餐厅 

美都餐室

美都餐室

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酒店风云等都曾在这里取景,室内年代感极强的马赛克砖、绿色大铁窗、天花大吊扇等,怀旧味十足。

从年开始营业,半个世纪的茶餐厅,至今仍保留着最原始的样子,这里是茶客们怀旧的地方,很多tvb剧也在此拍摄,食物的味道也许并不属于出众,价格也不算便宜,但却成为了香港的一个地标,只是去坐坐也好。

相比白天,我更喜欢晚上的美都

向内望,就望到了老香港

吊灯,马赛克,卡座

处处皆是怀旧,与目前身边很多人为的怀旧不同的是,这是活生生的依然还在使用的。

二楼

从二楼向下望

奶茶上来咯

喝着奶茶望着食客们,仿佛我也成了港片中的黄金配角

来一份面

香港的青菜都是很嫩很嫩的,这一点我一直无法理解。大西安做不到啊。

拐角楼梯

吃完饭出来,早晨宁静的庙街已经熙熙攘攘

卖水果的是个老人,好像不能说话。我在幻想他以前是哪个扛把子吧

庙街进去就像西安的康复路一样,各种鞋袜内衣什么的

拐个弯就到了繁华的弥顿道,恍若隔世。

红茶馆 

这几天的早饭都是酒店的自助餐,方便,能吃饱,就是每天都一样:(


南丫岛

南丫岛是中国香港境内的第三大岛屿,面积仅次于大屿山和香港岛。行政上属于香港十八区之中的离岛区。著名演员周润发出生地。南丫岛的深湾曾出土新石器至明清时代文物。

南丫岛古称为“舶寮洲”,于唐宋时曾为停泊往广州贸易的外国船只之地,后雅化为“博寮洲”。

到了近代,由于岛屿位于香港之南,形状像汉字的“丫”,因此得名为“南丫岛”,并逐渐取代“博寮洲”一名。

关于南丫岛的行程,我会专门撰文叙述,在这里我们还带孩子参加了本地组织的游乐会,很舒服。


这里是通向南丫岛的闸口,在号码头

一路颠簸,但是景色渐渐不同。

中午我们选择了这家店吃饭。

因为有很好吃的于丹和烧麦

我们来的时候还没上人呢

来个当地的豆腐花,类似内地的豆腐脑,不过那红色的酱是姜糖,甜的

椒盐锔鲜鱿

我们要的是套餐

顺便看看店铺里的布置

是不是很有生活气?

两大一小,价格正常

传说中味道不错的天虹,忌惮价格就没有进去了。

池记

另一家香港老字号

装修比较有特色,看到了大西安元素

招牌的鲜虾云吞面少不了的


牛河爽口

茶叶鸡蛋

新斗记

新斗记是一家餐厅,以新旧班底主理,供应从前新兜记名菜之余还设烧味档,即烧乳猪及传统粤菜皆为必食。

长乐街号号广场地下及楼

出了地铁,走了不远就到了,在小巷里。这里必须提前电话预定。

二楼还很空旷,一个小时以后就满了。

来壶香片

看看菜单

必点的入驻,酥脆之极

炒河粉

豆腐


鱼丸煲仔

出来的时候已经是门庭若市。

香港美食,我只触摸了百分之一。虽然香港渐渐在没落,但是香港美食在我心中依然有一席之地,希望过几年去还能有这些小巷中的老字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