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年底,又到一轮购物潮。原来想在ebay上买一套世纪的梅森,已经心仪很久了,以后可以传给女儿当嫁妆,结果老婆手快,直接买了Dyson的V absolute。有什么办法呢,有了戴森,梅森的梦想只能再次搁置了。
其实家里并不缺吸尘器,有一个飞利浦的普通吸尘器,有一个小狗的床螨吸尘器,还有一iRobot 的.按理说也没有必要购买。怎奈戴森的营销攻势实在做的太好,集群效应导致了家里人看到周围都在用,就买了。
买的是海淘全配版(或者有人叫他高配版,其实都一样),正好有机会让我比较一下每个吸尘器的优缺点。我还是觉得买东西不能人云亦云,买合适自己的最重要
盒子不是很大,半人高,毛重在十几斤,搬动起来也是蛮方便的。包装盒上硕大的印着“Cord free” 和“hassle free”(无线,无缠绕),算是其最大的卖点吧。下面还有一行比较小的字“The mostpowerful suction”.还带一行小的注释:经由ASTM-F测试。ASTM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标准。尽管我对“most”这个词还是颇有怀疑,不过Dyson还是标出了测试标准,算是很严谨的。不像国内某板和某太(以前一直以为他们是夫妻)油烟机一直宣称的超强吸力,却是没有太多可以考证。
拆开盒子,里面东西放的还算是井井有条,不过也充分体现了美国传统日用(不要拿apple出来比)品的粗枝大叶。从安放和包装水平来讲,还比不过小米及其生态产品。
配件放在地上,零零总总一大堆。包括主机,充电座,两个地用头,一个床用头,两个小刷头。要熟练识别,应用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充电器是宽幅的,海淘或人肉不用太多的担心。充电座的设计还是蛮贴心的,前提是必须把充电座安装到墙上(这种设计很适合美国人的宽敞居住条件。像亚洲人这种城市小居室要把吸尘器放床底的就不是很适合了)
机器的产地是马拉西亚的。对此我没有什么评价,这类的产品通常不会是在美国本土生产,也没有必要在美国生产(除非川普脑子发热),相信只要是符合戴森标准的,任何产地生产应该都一样。材料的质地和加工秉承了一贯的美国粗旷风格,看得出塑料还是很经久耐用的,但是加工实在是粗糙,毛边,色彩不一致。和同一时期购买的日产虎牌电热水瓶真的是不能相比。鬼子的东西的确精巧。
按照说明书拿回来先是充电,冲了四个多小时充满,不算快但是还算可以。
分别试用了以下的场景
- 地板和地砖(地板吸头)
- 地毯(地毯吸头)
- 床(床用吸头)
- 沙发(沙发吸头)
- 键盘(小吸头,有两个,我也分不清楚该用哪个)
尤其是在吸地板的时候,和商店演示的一样,基本没有什么吸不进去的。唯一问题,我觉得,是那个带马达的毛茸茸的吸头,一旦沾上液体,估计就很难清洗了(还没敢吸,以后有空试试)
普通模式下吸力已经蛮大了,而且声音并不是很大,估计大概在分贝左右。人的说话可以不费力的听见。开到“Max”模式,吸力陡然增大,手会感觉到突然一下的后座力(其实是旋转力),声音也一下变大,估计有分贝以上,人的讲话基本很难听清,基本上一般的东西都可以吸进去。不过说实话,从吸力的角度来讲,在美国见过很多的有线吸尘器比这个吸力大多了。估计在测试中,有很多的附加条件限制。如在同等功率的无线家用吸尘器中吸力最大。就好比说我是同年龄段我小区打羽毛球的人当中拥有键盘最多的。
倒垃圾的设计十分赞,利用了空气的提升原理,只要按下红色按钮拔出中间的滤芯,下面的盖子就会因为重力的原因自行落下。这样做的好处是手不必直接接触垃圾盖板,避免了二次污染。
下面来说说和其他吸尘器的比较吧,给大家理性选择做个参考。
对比对象是飞利浦的FC。这个吸尘器买了有五年多了,现在某东上还是有卖,说明是常青树产品。使用起来中规中矩,可拆卸的?使得吸尘器本身可长可短。W的功率,W的吸力,对付一般家庭打扫也可以了。
外观方面,戴森的更好更现代一点。做工两者差不多。都算是国际大品牌(飞利浦是中国制造的)
便利性方面,戴森还是要好很多。一是因为无线,比较自由。二是戴森比较轻(当然也不是很轻,总结里面会有提到)。
功能性方面,戴森比飞利浦要吸得更干净点。有些飞利浦需要来回吸的,戴森基本一次搞定(还不是Max模式)。戴森还有很多不同的吸头,适合不同的场合。飞利浦的这方面差很多,一个吸头走天下。
这本来就不是一次公平的比较,飞利浦只用/的价格。当然飞利浦可以满足我-%的应用场景和干净的需求。
对比对象是上半年买的小狗吸尘器D。惊奇的发现现在这款产品已经下架,替代的是D。改进的方面更多的是在滤网这里。新的滤网更容易清理。典型的国产功能机,带紫外线双灯,每分钟八千次的拍打。小狗的产品线越来越长,产品也越来越像戴森或其他国际品牌。模仿是可以的,希望小狗能过从模仿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外观和做工,小狗还是一股浓浓的山寨味。不管是模具加工还是装配的品控,都需要上个台阶。按钮松松垮垮,而且寄过来的第一台紫外线的按钮就是坏的。如果说戴森是粗旷的话(以高标准来看),小狗的就是完全粗糙。
功能性方面,小狗的明显更加有针对性。首先,小狗具有的紫外线功能戴森就没有。中国人很少用烘干机,产生螨虫的概率比美国人大,所以紫外线灯是必须的。戴森号称也有拍打(说明书上语焉不详,国外的机器少有标榜参数的。苹果从来不会说他们的蓝牙用的是什么芯片和型号),实际用起来没有什么感觉。反观小狗的,那拍打的声音也是震耳欲聋。还有,戴森的吸头会吸住床单,因此必须一个人拉着床单一个人吸,而小狗的不会,一个人单手完全可以操作,另一个手还可以打打电话什么的。
干净程度方面,我认为小狗绝对是胜出的,不管是皮屑和螨虫,吸出来都是蛮多的。当然戴森吸出来的也不少,至少太太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怎样,小狗绝对是不会比价格是他倍的戴森差的
总而言之,作为床螨吸尘器,我认为小狗更加称职。
三年前人肉带回的iRobot (同时还带回来Bravva 拖地机)。那个时候和国内的价格还是差蛮多的。兢兢业业的服役了年,还是蛮感谢他的。最主要是方便,定时他自己就开始打扫房间了,扫完以后默默无闻的回去自己充电,不需要你管什么事情。
外观和做工,同属美帝品牌,难分高下。简而言之,耐用但不经看。
功能性方面,iRobot要好太多了。如前所述,基本不用管他,自己就可以清扫干净,比自己用扫帚扫地干净多了。我比较不喜欢扫帚这样东西,扬起来的PM.比扫掉的多。而且平时扫不到的地方,如床底什么的,他一概包揽。当然在扫之前最好把地上的电线什么稍加整理。唯一的缺点是我家的餐桌加六把椅子,有一次他进去之后半小时任是没有出来,估计cpu已经开始骂Sxxt了。而戴森需要你人手工提着到处跑。
干净程度,其实两者差不多。iRobot还是蛮智能的,检测到脏的地方,会不断螺旋清扫。戴森就全靠其强有力的吸力了。
写总结的时候心里有点矛盾。戴森是个好的品牌,V也是一个好的产品。不过总是觉得以这样高昂的价格,换来的确是全面的功能,但每样功能都又不是最好。其实戴森的设计有着明显的美国风格,我的观点是并不是适合(所有)亚洲人。把电机和电池放在一起,尽管在黑科技的应用下已经算是非常轻了,在打扫的过程中全程手持,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适应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更推荐下面这种吸尘器。吸力大,耐用,价格便宜,关键是电机不需要手持。日本人用的多,很多欧美人家里也用,宾馆里打扫也是这种类型的吸尘器(当然功率更大)。你要宾馆打扫阿姨用戴森,估计她们会用那个电机砸你。长时间举着那个玩意绝对是一种有氧运动,好比举一个哑铃。
优点:外观时尚,技术领先(黑科技),配件齐全,吸力大且吸得干净,适合场景比较广泛,有格(zhuang)调(bi)
缺点:功能上面比不过专用吸尘器(扫地机,床螨吸尘器)。长时间手持有点累(看个人体能情况)
家里没有吸尘器,对各个方面吸尘有要求但不极致,预算可以的话,还是比较推荐的
家里有打扫阿姨的,买一个床螨吸尘器就可以了。相信阿姨更愿意你把那元作为奖金给她
比较懒于打扫房间的,买一个扫地机(其实国产的据说也不错了),加一个床螨吸尘器就可以了。每年请阿姨来做个大扫除
普通家庭,其实买一个最传统的就可以了。毕竟中国人少用地毯,吸尘器的使用频率不是很高